(相关资料图)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兰德华
8月25日至27日,由《诗刊》社指导,中国诗歌网、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文山州文联主办,中共丘北县委宣传部、丘北县文联协办的首届中国柯仲平诗歌节在云南省文山州举行。《诗刊》社副主编霍俊明,文山州委宣传部副部长罗毅敏,《诗刊》社主编助理、中国诗歌网总编辑金石开,文山州文联党组书记、主席边富斌等主办方代表,吴思敬、张晓雪、祝雪侠等诗人、评论家,以及文山州的作家、诗人代表等参加活动。
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是诗人柯仲平的故乡。霍俊明说,诗人柯仲平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他与哲学家艾思奇、音乐家聂耳并称为“云南三杰”。无论是源远流长的古代文学传统,还是100多年来的新文学传统,都是需要我们结合此刻的现实的语境和课题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切实推动新时代文学的繁荣发展。“柯仲平先生身上的巨大创造力及其诗歌的时代性、艺术性、大众性,都对我们今天的诗歌创作构成了丰富的启示。” 霍俊明说。
罗毅敏在致辞中说,文山州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民族文化绚丽多彩。这里是一块革命传统悠久、红色基因深厚的热土。如今,文山的经济总量迈上千亿台阶,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各族人民生活日新月异。“举办首届柯仲平诗歌节,这是文山州文艺界的大事、喜事。” 罗毅敏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引导全州广大文艺工作者倾听时代脉搏,坚定人民立场,坚持守正创新,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的文山篇章。
“左边一条山,/右边一条山,/一条川在两条山间转;/川水喊着要到黄河去,/这里碰壁转一转,/那里碰壁弯一弯;/它的方向永不改,/不到黄河心不甘。”这是柯仲平长诗《边区自卫军》的开头。吴思敬谈到,这个开头用生动形象的民歌语言,既显示了柯仲平坚定不移的革命理想,也表明了诗人力图在新诗民族化与大众化道路上披荆斩棘、不断前行的决心。吴思敬认为,柯仲平被称为“狂飙诗人”,不只是由于他20世纪20年代曾在上海参加过“狂飙社”,更是由于他身上洋溢的火一般的革命情怀。
柯仲平经常被称为“大众诗人”,这说明他一直以读者为上。张晓雪认为,柯仲平的诗歌作品深刻反映时代与现实,积极表达大众的心声,情感真挚,语言朴素、平易、亲切,为群众所喜闻乐见。这一类作品在广场、街头、工厂和田间地头,在勇敢的行动中能够更加尖锐地呈现。他们用词夸张,强调诗歌意象的音响感和运动色彩,抒情的主人公往往给人带来内心自白式的叙说。这种革命化和大众化的写作式在当时社会背景下,有利于诗歌介入现实,为社会和人民服务,有利于反映社会生活和革命斗争中的重大问题。他的艺术实践也为后来的诗歌创作和理论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素材。
为了加强对柯仲平诗歌成就、文化成就的研究,中国诗歌网和文山州的相关单位共同成立了中国诗歌网柯仲平文化研究基地,并在诗歌节开幕式上揭牌。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
关键词: